WWW,448155,COM
这是一次传承友谊、增进互信、提振信心和开辟未来之旅。习近平主席所到之处受到热烈欢迎、热情接待,从图尔马莱山口响起的牧羊人之歌,到塞尔维亚大厦广场的热情欢呼,再到匈牙利少女15年后再度向习近平主席献花的用心安排,一个个触动人心的温情瞬间,无不反映出往访国人民对习近平主席的崇高敬意,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以及对发展双边关系的美好期待。
“这是一次里程碑式的访问”“访问将对世界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此访引发国内外高度关注,在欧洲国家政要、学者和民众中激起热烈反响。他们普遍认为习近平主席此访实现了中法关系再巩固,中塞关系再强化,中匈关系再提升,中欧合作再出发,其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远超双边范畴,展现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积极进取,彰显了习近平主席作为大国领袖的担当和魅力。
在法国中国问题专家索尼娅·布雷斯莱看来,“元首外交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战略引领作用,是法中建立政治互信和达成贸易协议的关键推动力”,法国在航空、可再生能源领域拥有丰富的专业储备,中国拥有先进的绿色科技和强大的制造能力,两国可以整合资源,实现互利共赢,“习近平主席这次重要访问有力推动了中法经贸关系发展”。
塞尔维亚WWW,448155,COM,中国的铁杆朋友,中国在中东欧地区的首个全面战略伙伴。访塞期间,习近平主席宣布中方支持新时代中塞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首期6项举措,受到塞方高度评价。塞尔维亚国际政治经济研究所国际关系研究员亚历山大·米蒂奇认为,无论是中塞自由贸易协定将正式生效、中方支持塞承办2027年专业类世博会,还是中方愿扩大进口塞特色优质农产品等,都体现了双方关系的提质升级,更“铁”的中塞友谊必将给两国人民带来更“实”的利益。
在图尔马莱山口“牧羊人驿站”,当地村民表演具有浓郁南法风情的牧羊人之舞;在塞尔维亚大厦广场,近2万名塞尔维亚民众挥舞中塞两国国旗,高呼“中国”;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国际机场,讲一口流利汉语的匈牙利姑娘欧拉·塔玛拉时隔15年再次向习近平主席献花……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受到了当地民众真诚热情的接待,一个个温暖瞬间进一步增进了双方友谊,拉近了民众心与心的距离。
在法国,习近平主席到访受到各界高度关注。巴黎市民纳塔莉·莫雷尔特地买了一份刊登习近平主席署名文章的报纸。她说,“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两国人民需要增进相互理解并坐下来互相交流”。法国汉语总督学尼古拉·伊迪耶深信,习近平主席此访会激发更多法国孩子报名中文课程。“学习中文不仅是学习一种语言,更是了解当今世界的一种方式,这在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民心相通是中匈关系发展的源头活水”。9日,两国领导人在会谈中就加强人文交流达成多项共识,为驶入“黄金航道”的中匈关系注入源头活水。“习近平主席此访必将促进匈中关系和人民友谊。”匈牙利国家旅游局局长肯尼德·拉斯洛说,随着两国关系迈上新台阶,匈牙利期待借此机遇推进两国在文化、旅游、青年等领域的交流,“我们热情欢迎中国游客来美丽的匈牙利看看”。
法国是欧盟核心大国,中法关系是中欧关系的重要一环和强大引擎。访法期间,中法欧领导人通过三方会晤增进了彼此了解,凝聚了合作共识,明确了解决问题的思路,表示愿继续共同努力,促进中欧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法国生态部官员玛丽·德凯特拉尔-阿娜认为,法中合作可以为欧洲和世界带来很多好处。现在的转型和危机是全球性的,欧中需要携手共进。
当前,世界各地乱象频发,热点问题复杂难解,风险挑战纷至沓来。中法同为独立自主大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理应担负责任和使命。此访期间,中法发表了关于中东局势、人工智能和全球治理、生物多样性与海洋等联合声明。对习近平主席强调的“以中法关系稳定性应对世界不确定性”,法国维旺迪集团总裁中国事务特别顾问墨白深感认同。“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法中两国发挥着重要的稳定作用。”
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从加强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的协调和配合,共同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到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等,中塞两国在诸多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立场相近。塞尔维亚国际政治学者亚历山大·帕维奇说,在国际局势日趋紧张的今天,习近平主席的访问对塞尔维亚乃至整个欧洲都非常重要。“中国同其他国家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相处方式,正是欧洲需要的。”
建交75年来,中匈两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中不惧风雨、不畏强权,走出一条主权国家独立自主对外友好交往的正道。未来两国要共同引领地区合作,加强国际事务交流,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在基塞伊·佐尔坦看来,习近平主席这次访问对国与国应该如何交往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他认为,多极化世界意味着,和平与合作应该带来创新和进步并实现多赢,全人类的福祉和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未来需要各国共同承担,而中国作出了表率。
立夏刚过,因这一颗平凡却不普通的蓝莓果,一群青年大学生从一千多公里以外的浙江而来WWW,448155,COM,在蓝莓生态产区架起了“长枪短炮”,做起了户外旅播,带着线上网友开展沉浸式体验,边走边聊,边看边讲,在蓝莓种植园区与农民们唠唠小浆果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致富经”,在蓝莓生产加工车间与工作人员探讨小浆果何以成为乡村振兴的“幸福果”。线上评论区不停有网友在线发问,热烈互动,全网在线观看人数近300万人,一个“小浆果”给丹寨带来了“大流量”。
这样的场景WWW,448155,COM,来自5月11日-5月12日在丹寨县举办的“‘浙’乡有礼,一路‘黔’行---校企联动助力乡村振兴公益行”(以下简称“公益行”)活动。本次公益行由贵州茅台(集团)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贵州茅台浙江省经销商联谊会和浙江传媒学院共同策划发起,校企联动、产学合作,推动教育、传播、公益深度融合的产学研合作实践和公益实践。活动以实地考察(全程网上直播)、媒体报道、影像传播和公益实践等方式,聚焦丹寨县蓝莓产业、乡村振兴、非遗资源、自然风光等内容,讲好蓝莓“小浆果”赋能乡村振兴“大文章”的鲜活故事,记录丹寨人民实现共同富裕“莓”好“蓝”图的缩影。
在蓝莓种植基地,来自浙江传媒学院“小浪花”直播间的青春主播带领线上观众开展沉浸式体验开展一场名为“莓”“媒”与共的蓝莓溯源旅播,8位身着传统服饰的苗族进行国家级非遗芒筒芦笙表演,在绿意盎然的蓝莓田野中,青春主播在农户的介绍下现场采摘蓝莓并品尝WWW,448155,COM,通过现场与当地农民的采访、交流,充分感受蓝莓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成果和当地农民走向美好生活的鲜活图景。
在贵州茅台(集团)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蓝莓生产加工车间,工作人员讲述了公司与丹寨因蓝莓“结缘”的故事。公司始终坚持以产业富农、助力乡村振兴为目标,以蓝莓产业为核心,实施重点培育一个“悠蜜”品牌和蓝莓酒品、蓝莓果品两个品类的“1+2”品牌发展战略,以“年轻化”赋予新动能,做强蓝莓精酿、做新蓝莓潮饮、做大蓝莓果品,在丹寨建立235亩生产园区、配套5500吨的冷链和3000吨的自动化立体仓库,让优质蓝莓开启从田间到舌尖的美好“旅程”,打通了从农户到消费者的产业链条,形成良性的蓝莓加工、销售产业链。从2015年成立至今,公司已带动丹寨本地及周边就业累计1380人次,直接解决丹寨本地就业累计1250人次,采购丹寨县内(扶贫公司、合作社、农户)蓝莓冻果累计3817吨,营业收入累计达15.84亿元,上缴税收累计2.44亿元。青春主播通过零距离观察体验,纷纷欣喜于蓝莓树上一颗颗或红或深蓝的饱满果实,通过独特的核心工艺精酿成一瓶瓶“悠蜜”果酒的有趣过程,小小的蓝莓摇身一变成为商场里、餐桌上常见的美味佳肴,感叹于小小蓝莓果成为实实在在的致富大产业,成为结在枝头的“致富密码”。
由多名曾获得“荷赛奖”的摄影师和浙江传媒学院摄影系师生共同组成的摄影团队深入丹寨县一线开展摄影采风,他们拍摄自然风光、历史人文、民族文化、非遗展示和产业实践WWW,448155,COM,共同创作一本公益主题画册,展现蓝莓产业推进助农富农、乡村振兴的精彩画卷,用视觉语言呈现丹寨人文历史、自然风光,进一步放大丹寨文旅资源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活动期间,贵州茅台(集团)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贵州茅台浙江省经销商联谊会和浙江传媒学院还为丹寨县烧茶小学带去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传媒公益课堂。来自浙江传媒学院“红·传”青年宣讲团的宣讲员们为同学们讲授“唐读吟诵赏析课”,他们充分发挥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优势,通过生动的讲述、示范、互动式学习,让同学们不仅掌握了诗词知识,更能体验到唐诗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美学韵味,在他们心中种下了坚定文化自信的种子。主办方还为同学们精心准备了包括学习用品、蓝莓果汁等“大礼包”,送上鼓励和祝福,用小行动点亮当下“微心愿”WWW,448155,COM,激活未来“大梦想”。
浙江传媒学院党委副书记陈永斌表示,学校作为浙江省人民政府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共建的、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传媒类高等院校,始终坚持走教学、科研、创作、社会服务四轮驱动发展之路,此次学校与名企联动共同推动产学研实践项目,是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人才优势、以传媒手段赋能丹寨农文旅新活力作出的有益尝试。未来,学校将进一步积极探索传媒支撑乡村全面振兴的新机制新模式,打造“传媒+产业”“传媒+文旅”赋能乡村振兴新案例新范式,为积极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贡献智慧和力量。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的总体目标。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企业和高校都是社会重要创新主体,双方优势互补协同创新WWW,448155,COM,可大力推动“真解决问题、解决真问题、问题真解决”。由贵州茅台(集团)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贵州茅台浙江省经销商联谊会和浙江传媒学院共同发起的“公益行”活动,是校企地联动、产学研一体的尝试和探索,名企联手名校,以实际行动响应时代号召、回应社会需求、践行青春担当,共同做好“土特产”文章,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塞尔维亚位于‘东方之西方,西方之东方’,素来享有‘巴尔干之钥’的美誉。”在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举行的欢迎宴会上,习近平这样说道。从南斯拉夫电影《桥》、歌曲《啊,朋友再见》等在中国广为流传的作品,到贝尔格莱德中国文化中心传出悠扬的古筝琴声,同为历史悠久的国家,文化交流让相距遥远的两国人民心手相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