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QY8588,COM
中新网银川5月13日电 (记者 李佩珊)进入5月,随着宁夏固原市5万亩菜心新鲜上市,各地消费者陆续品尝到了最新鲜的头茬宁夏菜心。记者12日从宁夏固原市农业农村局获悉,在浙江德清举办的第八届“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中,素有“中国冷凉蔬菜之乡”美称的固原市携手原州区西兰花、西吉西芹、彭阳辣椒等多样地标名品现场集体亮相,并通过举办“六盘山冷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项目战略发布会,展示并推介区域品牌的产业发展规划、核心优势、最新成就以及广阔前景。
固原市地处六盘山山脉,富有“气候凉、光照强、温差大、无污染”的禀赋,素有“春去秋来无盛夏”的气候,具有发展冷凉蔬菜的独特优势WWW,QY8588,COM,生产的蔬菜色泽鲜亮,口味香甜,深受消费者喜爱。本次发布会是固原市推进品牌战略、加速产业升级的举措之一,固原市致力于构建涵盖六盘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红色旅游等多元一体的品牌体系,通过深化产业链整合、强化特色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国内外优秀企业家、投资者与固原深化合作,共同推进冷凉蔬菜产业的转型升级与提高品牌影响力。
享有中国“冷凉蔬菜之乡”“马铃薯种薯之乡”“六盘山黄牛之乡”等称号的固原市目前拥有18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0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60个“三品一标”农产品,形成了以原州区为主的供港蔬菜生产区、以西吉县为主的高原芹菜区、以隆德县为主的高原喜凉露地蔬菜生产区、以彭阳县为主的越夏辣椒生产区,建成了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60个、永久性蔬菜生产基地60个、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供基地10个、规模化冷库30座,冷链体系不断完善,绿色、有机的“六盘山冷凉蔬菜”品牌效应日益显现。
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创新管理部副总经理高立克介绍,经过科技创新,项目团队研制出全国首款210安时长寿命、宽温区、高安全性的钠离子储能电池,研制了国内首套十兆瓦时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建设全国首座电力储能用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形成从材料—电池单体—储能系统—工程建设的成套解决方案,实现灵活、模块化组合扩展,能达到百兆瓦时级以上规模,为大型储能电站的建设提供核心技术方案和装备基础。
据介绍,当前,中国新型储能技术路线以锂离子电池为绝对主导。截至今年一季度末WWW,QY8588,COM,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超过3500万千瓦WWW,QY8588,COM,其中锂离子电池储能装机占比超过95%。在储能和电动汽车快速发展下,锂离子电池存在关键材料进口依赖度较高、资源短缺等问题,难以支撑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可持续快速发展,与锂离子电池储能形成互补和有效替代的新材料需求迫切。
相对于锂离子电池储能WWW,QY8588,COM,钠离子电池储能原材料储量丰富、易于提取、成本低廉,低温条件下性能更好,在大规模储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胡勇胜介绍,钠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与锂离子电池相似WWW,QY8588,COM,生产工艺类同WWW,QY8588,COM,产业线转换成本相对较低,可推动实现大规模风电、光伏发电的经济并网。“广西伏林储能电站顺利投运,为钠离子储能技术大范围应用提供了实证支撑。”胡勇胜表示。
一是有别于“中华文艺思想通史”的起源研究,即按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殷商卜辞的线性描述,该课题将更加丰富和全面;二是选择与中外相关研究的“差异化”定位,探索《诗经》《楚辞》《尚书》等早期中国文学经典形成之前的漫长岁月,什么文明要素、文化因素与制度特征催生出成熟文本,以及这些催生过程对中华文明基因的形成有何互动作用;三是基于文学起源对中华文化基因的形成有决定性影响,首次结合文学起源与文化基因开展互动研究。
随后,项目天、地、物、字四卷子课题负责人及其代表,也分别报告各自课题研究相关情况。北京语言大学文化史研究所所长刘宗迪教授说,天卷拟开展“早期文学的重要源头——观象授时和天体崇拜研究”“与天文有关的文学形态歌谣、谚语、神话等编纂、整理、研究”“华夏星空的命名研究”,以及借助天文与文学之间渊源关系研究,更具体、深入理解“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研究员王蓓称,地卷将通过引入文化地理视角,重点从自然地理作为限定性条件对于人类文化的影响,以及人群跨地理区域互动时所发生的文化激发和文化整合这两个角度,来探讨地理顷于文化的动力学作用。其中心问题是:半为巨大山脉环绕、半为大洋拥围的东亚大陆板块作为相对独立的整体性地理单元WWW,QY8588,COM,对中华文明基因形成的塑造作用,以及这种影响如何体现中国文学起源问题,同时,阐释中华文化多元性、整合性。
物卷负责人是上海交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叶舒宪。子课题成员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唐启翠汇报说,物卷拟解决问题有三:一是百万年人类史、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视域下,中华文明特有的文化基因是什么、以何种标准来选择;二是玉石、丝帛、骨、角、牙、陶、粟、稻、雕琢、型铸等“物化基因”,以及修辞立诚、国家社稷、礼乐文学、经纬、精神等如何承载和体现文学起源因子、文艺观念萌芽;三是文明起源与文学起源、文化文本的“物象基因”与文学文本的“意象基因”如何互动对话,形成并推动中国文学起源与发展。
当天启动开题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冯时、宋镇豪、刘跃进,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客座讲席教授、中国台湾“中研院”院士王明珂,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叶舒宪WWW,QY8588,COM,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陈胜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方维规、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王以欣、四川大学文学院教授徐新建、西南民族大学民族语言文学研究院院长罗庆春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吴晓东、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易华等权威专家学者共襄盛会,积极建言献策,共谋推进“中国文学起源与中华文明基因形成研究”大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