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MOD365,VIP
美国本质上是在保护自己的低端过剩产能。市场经济是开放、竞争的经济,也是企业自主决策的经济。一方面,企业看到市场前景,为追逐利润、占据有利竞争态势,就会扩大投资,增加产能。另一方面,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能使市场竞争更加充分,推动优胜劣汰、产业升级。从全球看,自由开放的国际贸易和投资有利于各国产业竞争力提升。产业革命以来WWW,MOD365,VIP,任何新产品的出现、新产业的壮大莫不如此。而以产能过剩为借口,对市场进行过度保护,往往是保护了那些生产技术落后、缺乏竞争力的行业和企业,结果恰恰导致低端产能大量过剩,产品更新和产业升级难以实现。历史反复证明,保护主义的“温床”培育不出真正有竞争力的行业和企业。彭博社近日的一篇文章指出,美国曾对本土钢铁行业大行保护主义措施,也未能阻止其就业岗位减少、竞争力与市场份额下降的事实。如果美国将保护主义政策再应用到新能源等产业,不仅会削弱其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也会严重阻碍其汽车、能源等产业走向新生。
保护主义客观上加剧了全球产能过剩并带来巨大成本损失。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得到充分发展,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大幅削减,保护主义被极大压制,结果促进了各国分工合作,推动了要素自由流动、贸易顺畅对接、产能有序转移,形成完整高效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极大促进了全球经济增长。但近年来,受地缘政治竞争等因素影响,保护主义重新抬头,逆全球化举措大行其道。美国一方面通过加征关税、贸易管控、技术封锁等举措,割裂全球市场,加重全球经济“碎片化”;另一方面打着“维护国家安全”的幌子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再造,导致一些领域、一些国家产能重复建设,形成全球产能过剩,进而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成本损失。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模型预测,如果全球陷入全面地缘政治竞争的最坏情况,全球平均收入将下降5%,平均贸易额将下降13%。在全球新旧增长动能转换的关键时刻,对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采取保护主义措施,会带来更大的损害。
美国的保护主义损害了包括美国人民在内的全人类福祉。建立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自由贸易,可以充分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实现各贸易方的福利最大化,诸如:增加商品种类、降低商品价格、增加就业和收入、提高消费能力等。而保护主义完全是相向而行,往往导致包括通胀高企、生产和生活成本上涨、生产效率与消费者福利损失等后果,而且受损失最大的往往是本国的消费者。美国纽约联储的研究发现,对华贸易战导致美国家庭平均每年要额外支出约831美元。美国卡托研究所的报告还表明,贸易联系的瓦解,对低收入国家和发达国家中不太富裕的消费者将产生更加不利的影响。当前,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为代表的中国“新三样”在全球市场备受青睐,保护主义升级将阻碍公众获得高性价比的中国新能源产品,这对美国的消费者来说将是一场“保护主义灾难”。
保护主义最终会导致“双输”“多输”的结果。自由开放的国际贸易和投资能够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在劳动力成本最低的地方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最便宜的地方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技术最先进的地方生产技术密集型产品,并通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提高全球生产率,实现各国共同发展。而保护主义则会南辕北辙、适得其反。将产能等经贸问题泛政治化、泛安全化,违背了经济规律和发展大势,必将在中长期带来“双输”“多输”结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报告指出,贸易碎片化、技术脱钩将导致全球经济产出萎缩WWW,MOD365,VIP,一些国家萎缩幅度可能高达12%。而一个竞争有序、效率更高、容量更大、创新迭出、高度联通的全球市场,将为各国的新兴产能提供不断扩大的增量空间,让所有国家都受益。如果在新能源、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大搞脱钩断链、友岸外包、近岸外包等逆全球化举措,最终会导致全球资源浪费和效率损失,影响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缩小甚至扼杀增量空间。
中新网上海5月12日电 (杨海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在于语言的重要性,语言文化的国际地位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语言文化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需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坚持华文教育。其中,国际中文教育在促进中文国际传播、提升全球软实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1日,2024年第二期“侨见·同圆共享中国梦”——上海侨界人士主题学习活动在上海师范大学奉贤校区举行,上海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昌来作了题为《拓展华文教育新视角,讲好中国故事》的主题报告。
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什么语言来讲好中国故事?陈昌来介绍,中文是中国的语言,也是世界的语言,在全球范围内教授汉语,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世界和平是国际中文教育的使命。华文教育主要是对指华裔子弟进行的中华语言文化教育,海外华文教育是中国语言文化教育在国外的一种延伸WWW,MOD365,VIP,有助于传承中华文化。
上海师范大学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副教授、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研究员冯翔是一位侨眷,十多年来一直研究的都是城市管理。他认为,旅游也是让国际社会了解中国、了解上海的第一扇窗口。“游客在一个景点往往只能逗留一两个小时,如何在短暂的时间内让国际游客立刻了解上海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和城市生活故事,这对各个景区而言是一个大挑战。最重要的就是传播与沟通,需要我们努力地做‘接地气’的研究,从‘他者’视角出发,讲国际游客的语言,发国际游客喜爱的话题,在国际游客最常用的渠道上,讲好中国故事。”
“2022年底,我收购了一家拥有66年历史、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广西老字号酒厂——德胜酒业。这是我复兴中国清酒梦想的起点,我将坚持不懈地努力,让世界品味到中华文化的魅力。”侨眷、上海留学生企业协会副会长李统铮表示,通过自媒体的方式去讲好中国故事,2023年他拍摄了500条短视频。今年将目标直播100场WWW,MOD365,VIP,助力复兴中国清酒。
上海迪博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奉贤分会副会长刘波曾留学菲律宾,一直从事科普工作。“科普与讲好中国故事是一体的。只有掌握科学的知识、科学方法,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故事的内核。在科普和思想引领的关系中,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促进的作用。”他认为,在科普工作中,侨力量有着独特的优势。同时,侨力量需要整合和展示WWW,MOD365,VIP,从实际出发,整合社会科普资源,引领校园青少年学生激发科创积极性、生动性、兴趣性,为民众传播科学知识解惑释疑,营造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当日,还举办了“侨见·这里是上海”上海市侨界人士市情体验活动。活动安排了三条路线,侨界人士分别走进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吴房村、奉贤区规划资源展示馆、言子书院、上海师范大学植物种质资源开发中心等,体验乡村振兴带来的巨变,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从中吸取精神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他们表示,要自觉做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弘扬者,以侨为“桥”向海外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上海故事,为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和民心相通,贡献侨界的独特力量。
福建省妇联、福建省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2011年在全国率先设立“母亲健康天使基金”,并于2015年创立“为爱奔跑·母亲健康1+1”公益募捐品牌,迄今已募集善款1.12亿元,救助“两癌”患病困难妇女2.3万名。2023年起,项目救助范围扩大至“顶梁柱母亲帮扶行动”“春蕾计划”“困境儿童重大疾病救治项目”的妇女儿童困难群体,成为福建省特色公益品牌和温暖保障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