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伊川县江左乡温寨村。
走进村北的两个大棚,一股浓郁的香椿味扑面而来。只见棚内密密地种满了香椿树,每棵树上都长出嫩嫩的香椿叶。村党支部书记温跃民说:“俺村的富硒香椿可抢手。每斤卖50元,市场还供不应求。”他解释说,这得益于省有色金属地矿局实施的“绿色土地”工程。
温寨村是一个贫困村,农民传统上是夏种小麦秋种玉米,土地收益很低,对本地土质等情况也没有进行过科学调查。2018年初,省有色金属地矿局实施地质科技扶贫,并在温寨村优先开展“绿色土地”示范工程,确定了“伊川县鸦岭-江左绿色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项目,通过对土壤、水和农作物的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动态监测,为绿色农产品提供绿色标识,为发展特色农业、高效农业提供技术指导。
项目负责人张森森说:“我们已完成高精度地球化学调查400多平方公里,共采集表层土壤样、深层土壤样、农药残留分析样、农作物样近千件。”检测结果显示 ,温寨村农作物多数富硒,灌溉用水的锶含量相对较高,土壤重金属含量相对较低。

从去年5月开始,省有色金属地矿局投资150多万元,流转土地20余亩,建设大棚3座,种植富硒富锗矮化香椿85000余株,草莓13000余棵。如今,香椿已经采摘上市,草莓春节后可以采摘上市。张森森说:“在种植过长程中,我们确保绿色落实到位,用的肥料是自主研发的富锶型微生物菌肥,还通过智慧农业设施智能调节大棚内的温湿度、CO2浓度等参数,全程没有打过农药。”他解释说,这些香椿绿色环保,又富含硒、锗等有益元素,自然备受市场欢迎。
从省有色金属地矿局建大棚开始,种植大户温华就跟踪学习,打算未来也建大棚种香椿,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他说:“大棚里种植的是矮化香椿,种的密度高,也便于采摘,一亩地的纯收入在6万元以上。有了这示范大棚,我们也能现场学习,快速掌握种植技巧。”
如今,省有色金属地矿局正制定规划,逐步推广“绿色土地”示范工程,将科研成果造福于更多的人民群众。温寨村也打算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种香椿、草莓等富硒产品,让群众靠科技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