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66169F,COM
据悉,博物馆新知计划主题为新文博、新知识、新未来,包括七大创新模块:馆长公益直播课、新知科普互动展、新知视频课、主题作文大赛、文物新知趣味答题、国宝主题文创以及博物馆新知研学活动。通过主题、项目、任务等结构化的方式来组织课程内容,从关注知识技能的“点状传输”自觉变革为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主动学习和思考,让课程“目中有人”,让学生素养具体化、鲜明化。
此次猿辅导素养课能够与20余家博物馆开展全国范围内的教育实践活动,是基于天津博物馆、河南博物院以及中国旅游协会“读课文游中国”等一系列素养教育主题活动的成功经验。此次“2024博物馆新知计划”的开启,不难看出作为素养教育的先行者,猿辅导素养课通过深度链接优质博物馆等教育资源,教研与产品研发,意在引导孩子不局限于单一知识、技能的简单线性记忆和学习,强化知识间的内在关联和迁移应用,凸显课程产品的本质、思想方法和内在逻辑。通过科技赋能教育,打造出沉浸式核心素养学习新场景。
此外,20余名博物馆馆长和专家就“博物馆赋能素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数字时代,博物馆教育的传承与创新”等话题展开了深入研讨。内蒙古博物院的副院长郑承燕表示:“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我们只有持续开展博物馆教育工作,坚持展教结合,不断深化交流合作,推动其向教育资源的转化,才能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活起来,才能真正地办好博物馆这所大学校。”
WWW,66169F,COM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WWW,66169F,COM,为各级各类学校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指明了方向。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以“大思政课”深化思政教育改革创新,应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尤其是文物和文化遗产的育人功能,善用历史文物讲活思政课道理WWW,66169F,COM,教育引导新时代青年学生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自觉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充分发挥历史文物的思政教育功能,离不开对文物的深入研究阐释。近年来,党和国家注重加强考古能力建设和学科建设,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做好考古成果和文物遗产的挖掘、整理、阐释工作。在此基础上,推动研究成果及时纳入中小学历史课本,纳入青少年通俗读物、辅导读本,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教育教学,不断凝聚博物馆、展览馆与学校的研究和育人合力。2024年3月,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开展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建设工作,遴选产生了包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等在内的20个协同研究机构,致力推动革命文物与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融合发展。此外,近年来的馆校协同育人实践,还体现在学校师生从校园走向场馆,在博物馆、展览馆开展场馆里的思政课;体现在历史文物从场馆走进校园,让历史文物丰富校园文化WWW,66169F,COM,发挥育人作用。
与此同时,新兴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让历史文物的文化底蕴拥有了鲜活生动的当代表达形式,大大增强了育人化人效果。许多学校积极开展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超高清视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沉浸式、交互式学习体验WWW,66169F,COM,让历史文物、历史情景、历史故事变得可感可触。不少博物馆依托区块链技术推出的数字文创,让科技感满满的文物走出博物馆、走进年轻人日常生活WWW,66169F,COM,强化了青少年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些新媒体、新技术、新形式的广泛运用,激活了古老文物的时代生命,激发了当代青年学生的思想共鸣。
未来,还可以不断创新历史文物融入思政课的方式方法。建立健全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对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文物和文化遗产进行开发、保护和应用,将其低成本、高成效地融入思政课教学。一方面,按照“大思政课”的建设要求,推动多元主体共建共享,邀请历史文物研究者、博物馆讲解员等到思政课堂担任特聘教师,深化学生对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了解,强化历史文物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搭建文物与文化遗产云展厅、文物文献资源数据库、数字化宣传平台等,推动文物资源信息开放共享,策划推出革命文物系列短视频,为思政课教学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在修复和保护文物与文化遗产的过程中讲活思政课道理、优化育人效果。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