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70WW,APP
改编自新疆作家李娟同名散文集,由滕丛丛执导的电视剧版《我的阿勒泰》近日在央视播出,爱奇艺同步上线。该剧以生长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的汉族少女李文秀(周依然 饰)和开小卖部的母亲张凤侠(马伊琍 饰)的生活轨迹为主线,讲述她们与当地牧民在美丽草原上结下深厚情谊的故事。剧中蒙古族奶奶布加森登(巴德玛 饰)对张凤侠母女说的一句“再颠簸的生活也要闪亮地过呀”击中不少人的心,温暖治愈的氛围和积极乐观的生活哲学,透过屏幕传递给了更多观众。
这部剧集改编自新疆作家李娟的散文作品。李娟是以第二视角描写阿勒泰牧民的生活,她从个人视角切入当地牧民的生活,自然有一些局限。但文学作品不是包罗万象的,每个作家都有各自的局限,我们要允许作家有局限。而且,哈萨克族的读者,比如我,即使看出了这些局限,也不会很在乎。因为李娟的文字和感情是真切的,她把自己一开始的好奇、试探、隔膜,以及想要融入的心情,都真诚地写了出来。
我上大学的时候读到李娟的书,非常喜欢,到处跟人说“你一定要读读李娟”。其实那时她已经有很多读者了,但我依然希望能够让更多人知道这位作家。我很喜欢她的阿勒泰系列散文,非常有灵气,也有深度。但最喜欢的还是她的随笔集《记一忘三二》,有一种特别的幽默和豁达,其中有一篇她写自己去滑雪,只滑了一圈就把两条腿摔断了,她很懊恼WWW,70WW,APP,说要是能滑个十圈二十圈,玩过瘾了再摔断腿就好了。我看得哈哈大笑起来。
我开始走上文学写作之路包括去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联办研究生班后,曾经特意重新阅读她的阿勒泰系列散文。她的文字看起来简单,但经得住专业读者的眼睛。很多作家都曾经深入到异地生活并观察、书写,在这类作品中,李娟的文字很有辨识度。而且很可贵的是,李娟有一种平视的目光。我曾经跟朋友说过,即使换一个题材,李娟也能写好。文学创作的本质依然在于“真正的人”和情感WWW,70WW,APP,李娟的阿勒泰系列写出了真正的人和情感。
剧里有好几位在我们新疆很有名气的演员,比如饰演巴太父亲苏力坦的演员阿力木江·吐尔斯拜克。我认识他很多年了,小时候很喜欢看他和汤唯主演的电视剧《情牵那拉提》,还有《美丽家园》等电影作品。我记得他拍过一个番茄酱广告,当年在新疆电视台热播:在草原上的毡房前,他拿出一罐番茄酱对奶奶说:“奶奶,我给你带了XX牌番茄酱。”当时觉得非常有趣,也有点喜感——因为牧场上好像不怎么用罐装番茄酱。去年11月,我在新疆参加中国作协举办的多民族作家培训班,见到了阿力木江。他谈吐、气质俱佳,已经成长为了有思想的专业演员。还有其他几位演员,比如村主任的扮演者海拉提·哈木,村主任妻子的扮演者马尔江·巴依吐肯,都是我非常熟悉的荧幕人物。这次他们凭借演技“出圈”,得到更多观众的喜爱,我特别为他们开心。
剧里有一个很受欢迎的角色,是巴太的嫂子托肯。我一开始觉得这个角色有些夸张,缺少一点真实性,但这个角色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她想要却一直未能得到的搓衣板,还有辛苦操持家务的劳累,都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我关注到出演托肯的女演员阿丽玛,她非常美丽,此前剧组前往法国戛纳电视剧节,她很有时尚表现力,和剧中的托肯反差很大。我非常喜欢这个演员,她代表了新一代哈萨克族演员形象。
坦率地讲,我对剧版《我的阿勒泰》有一点遗憾的地方:李娟笔下的阿勒泰是一个广阔的世界,李娟本人以及她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应该是这个剧的核心,但因为巴太这个新角色和感情戏的加入,主题发生了一些偏移。如果聚焦这一主题,这部剧其实可以拍成一个中国女性作家在广阔天地中和“真正的人”一起生活的传记片。当然,我非常喜欢于适的表演,也很理解剧本创作的不易。(完)(《中国新闻》报记者 程小路 报道)
此次演出结束后,新编京剧《齐白石》座谈会随即召开。北京京剧院院长秦艳在会上介绍了该剧加工提高创排及近期演出的详细情况。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原副主席仲呈祥表示,此次北京京剧院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历史自觉对北京独有的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创作出一部以齐白石的艺术创新精神为内核的精品佳作,充分体现了北京京剧院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方面的积极作为。北京市文联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席马新明认为,该剧在充分继承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做出了符合时代价值的新诠释。
据悉,本场演出也是北京市戏曲进校园系列活动的“国粹第一课”专场演出之一。该活动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委员会承办,北京市东城区少年宫负责组织,北京畅音国粹艺术传承促进中心具体执行。《齐白石》列入“国粹第一课”,旨在通过让学生零距离观看国粹戏曲艺术,激发青少年对传统艺术的了解与热爱。(完)
在第26届世界能源大会上,全球石油巨头沙特阿美的CEO阿敏·纳赛尔也表示,中国通过努力降低了太阳能电池板和电动汽车成本,有效助推了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全球减排进程。日前,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东亚经济研究所发表的报告也提出,中国是全球新能源领域“不可或缺”的力量。与中国密切合作,有利于合作伙伴学习技术前沿、把握能源转型重大机遇,实现低成本、高效率脱碳。
中国绿色产能可靠。当前,全球距离实现气候目标仍存在巨大绿色产能缺口,发达国家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均对新能源开发和应用有广阔需求。作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场和先进能源装备生产国,中国着眼全球所需,不断增加优质产品供给,助力全球绿色产业做大“蛋糕”。国际能源署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新增清洁能源产业投资中,中国投资占比达到3/4。彭博社援引全球风能理事会报告表示,2023年WWW,70WW,APP,全球新风力涡轮机装机容量达到创纪录的117吉瓦,同比增长50%,这主要归功于中国的新增产能;而若排除中国产能,世界其他地区的风能产能相较2020年仅增加了0.088吉瓦。对此,马来西亚《星报》这样评论:许多跨国公司高管、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都认为,中国在清洁能源、智能装备制造等领域贡献巨大,是全球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
中国绿色产能可及。在国际产业分工与全球竞争的大背景下,“中国制造”凭借持续技术创新、完善的产供链体系和充分市场竞争实现了比较优势,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了更经济的选择WWW,70WW,APP,为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快速部署可再生能源创造了机遇。美国外交学者网站文章提出,得益于技术创新升级,中国清洁能源产业实现了成本优势与产能领先。国际能源署报告提出,根据对750多家工厂的评估,中国是清洁技术生产成本最低的国家,美国和欧洲制造电池、风能和太阳能光伏组件的成本通常比在中国高出70%至130%。对此,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认为,中国向其他国家提供相关服务和支持,降低了全球使用绿色技术的成本,显著提升了清洁能源的可及性。
中国绿色产能低碳可持续。数据显示,中国风电、光伏产品已出口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获得清洁能源。过去10年,中国对全球非化石能源消费增长贡献度超过40%;2022年,中国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为其他国家减排二氧化碳约5.73亿吨WWW,70WW,APP,合计减排28.3亿吨,约占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碳减排量的41%。2023年WWW,70WW,APP,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5.1亿千瓦,中国贡献超过一半。正如BI挪威商学院战略教授卡尔·费所言,中国的产品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贡献巨大。